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二十国集团环境与气候可持续部长会议召开
10月3日,二十国集团(G20)环境与气候可持续部长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深入探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海洋保护、废物及循环经济等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由外交部、生态环境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言。中方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森林资源增长最多、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各方一道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塑料公约谈判进程,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做出了中国贡献,提出了中国方案。  G20环境与气候部长会议已成为G20国家共谋环境与气候治理、共商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平台。中方呼吁各方充分发挥部长会议的平台作用,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分享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转型经验,深化可持续发展务实合作,为应对全球生态环境与气候挑战、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贡献“G20力量”。经过密集磋商,会议最终达成了部长宣言。 会议期间,中方与G20主席国巴西、德国、挪威、丹麦、澳大利亚、沙特、新加坡等国环境与气候部长级代表以及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等开展了双边会谈与交流。
详情
2024-10-08
第六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召开
9月13日,第六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在柬埔寨金边召开。会议交流了次区域环境合作进展,并就2030年环境和气候领域合作战略达成共识。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视频出席会议并发言。中方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与次区域各国深化环境与气候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方表示,次区域合作机制成立30多年来,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了诸多务实合作项目,对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建议在新一期战略实施过程中,更好服务各国绿色发展与转型需求,合力应对共同关心的环境与气候挑战,并推动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机制协同增效。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是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最高决策机制。本次会议由柬埔寨环境部长杨·索帕勒和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法蒂玛·亚斯明共同主持。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参会。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环境部门和发展伙伴机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第六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声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塑料污染防治金边联合声明》和《2030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加快气候行动和环境可持续战略框架》。
详情
2024-09-20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蔡奇丁薛祥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先后发言,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参加座谈会的其他省区主要负责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亮点不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不少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习近平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化“三北”工程联防联治,提升整体效果。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要支流和重点湖库治理,搞好沿河环湖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有效管控风险源。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习近平指出,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科学配置干支流水资源。强化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大中下游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稳步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水权交易,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实施节水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习近平强调,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调控体系。坚持干支流统防统治,推进干流重点河段、险工险段治理,保障重要堤防水库和基础设施安全。统筹推进黄河水利枢纽重大工程。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加大查险排险力度,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常态化、实战化协同动员演练。习近平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布局,最大程度降低对地表径流、地下水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沿黄城市群要提升人口集聚和产业协作能力。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区域战略的对接,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协调联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习近平指出,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提升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减轻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培育都要重视扩大就业容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推进考古等工作。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习近平指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中央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大支持力度,沿黄各省区党委和政府要担起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最后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和各项重大举措,抓好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丁薛祥在讲话中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构建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精心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何立峰、吴政隆、穆虹、姜信治出席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省区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详情
2024-0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挪威王国关于建立绿色转型对话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挪威王国关于建立绿色转型对话的联合声明(2024年9月10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挪威王国建交70周年,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挪威首相斯特勒于2024年9月9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斯特勒首相,李强总理同斯特勒首相举行会谈。中挪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两国绿色转型对话。  对话旨在促进联系与合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创造新的绿色产业和就业岗位。对话包括现有合作领域及有利于加快绿色转型的新倡议。为此双方将就以下议题协调开展对话:
详情
2024-09-12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ESG合作研讨会召开
2024年9月10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合作研讨会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生态理事会中方主席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中方表示,近年来,中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中俄生态环境和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前景广阔,要充分发挥理事会民间交流桥梁作用,加强ESG体系建设交流,推进实践案例合作。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和伊尔库茨克州州长科布泽夫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期间,中方与季托夫和理事会俄方主席杰里帕斯卡分别举行会谈,就理事会工作进展和后续合作进行交流。
详情
2024-09-12
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情况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北京,白宫高级顾问兼气候特使约翰·波德斯塔(左起第三位)在人民大会堂的双边会晤中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交谈。(美国大使馆图片)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共同主持,各自同事参加会谈。双方继续就解决气候危机进行讨论,包括实施各自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NDC)和准备各自2035年NDC。双方欢迎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下已开展的技术和政策对话,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四个专题小组下的相关交流,并期待继续交流。刘振民特使和波德斯塔高级顾问也出席了9月6日举办的中美循环经济合作论坛和中美地方气候行动圆桌会。他们感谢中国驻美大使和美国驻华大使的参与。双方重申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与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共同举办“甲烷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双方也讨论了有兴趣鼓励各方参加峰会,并一起视情展示政策、行动和合作。回顾他们共同承诺增进努力以到2030年制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双方表示有意继续讨论和合作,以执行各自关于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并促进全球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双方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与各方一道支持主席国阿塞拜疆推动COP29取得成功,包括但不限于新集体量化目标和《巴黎协定》第六条的成果。
详情
2024-09-10
亚洲自然保护论坛成功举办,重塑亚洲自然保护路线图
详情
2024-09-1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署名文章:深化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我们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着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统筹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让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为硬约束,有力推动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系统性重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及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出台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几十项具体改革方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链条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建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组建生态环境部,整合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不断加强。全方位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以抓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完成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和重大成就,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不断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  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深刻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更高期待。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目前,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未来资源环境约束持续趋紧,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不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生态环境形势看,我国污染防治攻坚已到了进则胜、不进则退,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相持阶段。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生态环境治理呈现问题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改革目标任务看,美丽中国建设已迎来积厚成势、全面推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提速阶段。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已有制度还需要结合美丽中国建设新的实践不断健全,环境要素市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污染物治理等不少新领域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一些改革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增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从全球环境治理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和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特别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大打“环境牌”“气候牌”,气候变化等公约谈判斗争激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更多的生态文明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繁荣、清洁、美丽世界。  三、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既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一脉相承,又同中共二十大战略部署相衔接。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贯通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一体推进,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锚定目标任务,健全美丽中国建设责任体系。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确保美丽中国建设责任落实到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推动建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形成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美丽中国建设责任体系。继续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常态长效机制,推动督察工作不断深入,持续压实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  强化激励约束,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落实企业按证排污责任。坚持上下游贯通一体,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外部监管,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设,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坚持“双碳”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1+N”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立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权责一致、协同高效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夯实法治保障,健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统筹做好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法律法规及标准制修订。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坚决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弄虚作假行为。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不断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实践难题,切实依靠制度和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
详情
2024-09-06
第五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成功召开
应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沃兹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于2024年8月26日至28日率团访问新西兰,在惠灵顿与沃兹共同召开第五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本次对话是落实2024年6月中新领导人会晤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共识的具体举措。双方就各自国内气候政策、双边务实合作、全球气候治理等广泛议题开展深入对话交流。黄润秋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与进展成效,阐述了参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塑料污染等多边进程的立场及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成果的主张,提出在碳排放交易、绿色金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中新双边气候政策对话与务实合作的具体建议,希望新方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企业在新开展绿色低碳业务提供便利支持。沃兹分享了新西兰政府最新气候战略、工作重点和行动进展,赞赏中方气候行动成效与多边进程领导力,表示愿与中方在碳市场、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绿色金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领域,加强政策交流与务实合作,新方欢迎中国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低碳转型注入新动力,也欢迎中方企业来新投资合作。双方一致认为,应落实好中新两国领导人共识,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气候多边进程注入信心和动力,支持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推动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双方将加强政策对话与沟通协调,探讨更新双边气候合作文件,共享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为中新两国及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新西兰环境部长西蒙斯,能源部长布朗的代表,以及外交贸易部、商业创新与就业部的高级别代表参加对话。访新期间,黄润秋与沃兹共同出席了新中关系促进委员会举办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对话并致辞,进一步加深了新方各界人士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和成效的认识,增进了理解互信。黄润秋还分别会见了奥克兰市长维恩、陶波市长特雷瓦伐斯,与新西兰地热协会、地质与核能科学研究所等进行对话交流,就低碳城市建设、适应气候变化、水环境保护、地热能发展等议题交换意见。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小龙、驻奥克兰总领事陈世杰参加相关活动。
详情
2024-09-03
第八次中澳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成功召开
应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与水资源部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于2024年8月29日至31日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在悉尼与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鲍恩共同召开第八次中澳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黄润秋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10周年和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本次对话也是落实2023年11月和2024年6月中澳总理年度会晤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共识的具体举措。黄润秋介绍了我国碳市场、碳足迹、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政策与进展成效,阐述了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立场,以及关于即将于今年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成果的主张。中方愿与澳方聚同化异、相向而行,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全球气候治理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鲍恩介绍了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能源工业交通领域碳减排、农牧业甲烷减排等情况及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重点问题的看法,赞赏中方在推动全球气候行动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所作贡献,乐见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取得成就。鲍恩表示,澳方高度重视就气候变化这一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与中方开展对话合作,共同推动多边进程。澳方正在申请主办202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1),推动各方落实承诺、采取切实行动。双方同意,落实好中澳两国领导人共识,与其他各方一道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更多正能量。双方应加强政策对话,实施好两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努力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为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共同支持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推动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两国及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黄润秋还会见了澳大利亚环境与水资源部长普利贝斯克,双方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塑料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同意进一步深化相关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访澳期间,黄润秋与鲍恩一起与澳工商界、学术界等相关代表广泛交流,鼓励澳社会各界支持中澳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临时代办李繁杰、驻悉尼代总领事王春生参加相关活动。
详情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