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呼吁黑土地的可持续管理
哥伦比亚卡利,2024年10月2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6)期间,中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举办了一场有关黑土可持续管理的边会活动。会议强调了黑土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健康、增强气候韧性以及支持生计的重要性,并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黑土可持续管理,以促进“里约三公约”协同落实。边会参会代表合影在开幕致辞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与土地事务负责人多琳·罗宾逊(Doreen Robinson)女士指出,土壤是连接“里约三公约”的重要纽带。她强调,投资于黑土地意味着同时对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包括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多项目标。罗宾逊女士进一步指出,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这需要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方法来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之间的关系。此外,她还肯定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在开展综合解决方案案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其对于促进南南合作所做出的贡献。在中国,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保护与利用受到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先生介绍了中国在保护黑土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顶层设计、法制保障、具体措施以及宣传交流等方面,并强调了系统思维、科技创新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呼吁各方“进一步深化共识,加强行动,共同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FAO水土司司长李利锋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警告说,黑土非常容易受到人类影响,从而丧失生物多样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并合理利用。他对中国政府在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作为FAO国际黑土网络(INBS)协调人的佟玉欣博士也分享了全球范围内黑土现状以及FAO推动相关国际合作的情况,指出黑土可持续管理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中国已经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黑土保护与利用模式上取得了积极进展。由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MEE-TCARE)发布的报告《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中国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报告》详细介绍了多个成功的案例。此外,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学术界以及民间团体的代表们还就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寻找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促进建立更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本次边会由中国生态环境部、UNEP和FAO联合主办,UNEP-IEMP和MEE-TCARE承办,得到了“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UN 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INBS、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以及地方合作伙伴的支持。UNEP-IEMP主任张林秀女士全程主持了边会活动。现场共有约60位嘉宾参加了此次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