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研讨会现场,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不同国际性组织的专家代表针对论坛成果智库建设、多领域协同、全年长效合作机制等建言献策。动静记者窦爱莉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生态环境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特邀专家潘家华。
窦爱莉:今年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召开的第十一年,您怎么看待这次论坛研讨会的召开?
潘家华: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我们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经过这11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有很好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联合国达成了阿联酋共识,明确规定各个国家要在2025年的2月份提交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各个国家都在提供,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立场,所以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有远见,在2009年就开始举办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全球就生态文明转型中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窦爱莉:您已经是多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了。那么今年您以咨询委员会中方召集人的身份来参加论坛,新身份对您来说有什么新感受?
潘家华: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研讨会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要推进全球生态文明转型的进程,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向世界加以传播,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做得更加扎实,咨询委员会必须要发挥我们的作用,为论坛提供智力支撑,所以我们也有一种使命感。
窦爱莉:从2021年开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进入了全面创新举办的阶段,那么您对未来我们会议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潘家华:未来,我们要增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系统性。怎样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怎样来引领全球的生态文明导向,都需要系统梳理;在理论范式这方面也要做一些工作。生态文明是一种有别于工业文明的全新发展方式,那么与工业文明有什么区别?优势在哪?怎样进行可持续发展?有很多理论的东西需要加以梳理和完善;第三,我们要走向世界,要为世界所认知、所认同、所接受、所实践,那么生态文明论坛的国际性、引领性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