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全球生态文明智库高峰论坛: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作了题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的主旨演讲。 陆地和海洋碳汇到底起多大的作用?朴世龙介绍,2012年至2021年的全球碳收支情况显示,工业活动排放二氧化碳达351亿吨。
朴世龙说,如人类排了100%,大气里面累加的浓度只有48%,剩下部分被陆地和海洋所吸收。陆地贡献是29%,海洋贡献是29%。如果我们没有陆地和海洋的碳汇,二氧化碳的浓度会是现在的二倍左右。可见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性。
朴世龙提到,中国是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球人工林的25%左右。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根据遥感数据显示,我国是植被绿度增加最大的国家。贵州的植被生产力很好,过去几十年,变绿的区域占全省面积的99%,显著变绿的区域占97%。其中,中幼龄林占比较大,中幼龄林处于高生长阶段,短期内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但长期来看,随着整体林龄的增加,成熟林和老龄林比例上升,碳汇能力也将逐步降低。
“什么时候造林?在哪里植树造林?都需要进行综合规划。”朴世龙说,要科学构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可持续管理系统,“多数据、多过程、多尺度、多方法”相融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计量体系,为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