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这场论坛即将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如何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这场论坛即将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作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来源: 天眼新闻   编辑: 罗昌  新闻时间:2023-07-04

        7月4日,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吹风会上,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晓阳代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业招商部,介绍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论坛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704232540.png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是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7个主题论坛之一,将于7月7日下午举办,包括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和高峰对话等三个环节。”她介绍,此次论坛是首次以省级人民政府为牵头主办单位召开的官方新型储能论坛,在论坛发布的《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研究》,也是目前唯一以省级单位进行发布的新型储能产业研究成果,通过聚焦全球新型储能产业,从发布成果到主旨报告再到企业家进行高峰对话,力求为国内外企业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

        论坛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投促进局、省工信厅、省能源局、贵阳市政府、铜仁市政府及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承办,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北京伊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两家单位支持。

        成果发布环节上,省发展改革委将对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作政策解读,省能源局将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作政策吹风,省投促局将发布绿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省产业研究院将发布《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现场还将集中签约一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业项目。

        在主旨演讲环节,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新型储能产业头部企业代表等嘉宾,围绕新能源储能产业、循环经济及环保产业等作主旨演讲。在企业家高峰对话上,主要邀请国内外储能产业头部企业家代表,就如何抢抓下一个产业风口——“储能”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加速从储能商业化初期转向全面商业化进行对话交流、共话发展。此外,还将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推动贵州“一核两区”新产业格局发展建言献策。

        贵州是磷矿资源大省,锂离子储能电池发展的重要基地,目前新型储能装机90%以锂电池为主。本次论坛将在技术层面进行多样性探讨,既聚焦当下最热门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也涵盖钠离子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钠硫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以及氢储能等前沿新型储能技术,还延伸至不同储能电池的特性、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进程,以及未来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研讨极具前瞻性和先进性,更多地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方案,为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704232547.png

        “本次论坛为什么以新型储能为主题,贵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哪些优势?”

        “贵州是能源大省,具有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独特优势。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明确要求我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会上,刘晓阳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大批项目和企业相继落户贵州,各经营主体纷纷抢抓发展机遇,聚焦我省正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现实需求,电化学储能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她介绍,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正处于多点布局、萌芽新生的朝阳景象,“本次论坛我们将聚焦新型储能,共话其发展趋势、方向和路径,我们认为贵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具有两大优势。”

        第一,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富矿精开,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来打造,贵州能源在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上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我省以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目标,努力建设煤炭生产及煤电一体化基地、大型水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2022年,全省电力装机总量8087万千瓦,发电量2335亿千瓦时,其中:火电装机3793万千瓦、水电装机228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2012万千瓦,实现了由传统“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我们全力推进电力产业清洁高效,推动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新能源装机占比从2015年的6.4%增长到2022年的25%。同时,依托部分地区丰富的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我省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支架、箱变、储能电池等制造项目加快建设,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第二,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有力支撑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我省按照“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过去三年,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2%。现在,全球四分之一的三元前驱体、全国五分之四的湿法净化磷酸在贵州生产,全国生产的大约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装载着贵州“磷元素”。一是两大重点承载区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分别是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及铜仁、“黔西南-六盘水”重点承载区。其中,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依托磷资源和磷化工优势,抢抓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新赛道,引进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电池、材料和原辅料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链逐步构建。三元电池及材料规模、三元前驱体市场支配作用持续提升;磷系电池及材料产能规模不断壮大,投资速度高速增长;负极材料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聚焦效应明显;双氟等新兴技术日趋成熟,扶持政策日益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对储能电池的生产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三是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82亿元,同比增长115.6%。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下半年新开工项目预计达15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到2025年,将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成为贵州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我们将聚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需求,抢抓‘储能’产业风口,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速从储能商业化初期转向全面商业化发展,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增添新的动力。”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