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科技引领绿色发展”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论坛邀请两院院士、国内外专家、知名高校和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等120多人齐聚一堂,共话绿色科技,围绕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碳达峰碳中和、水污染防治、大宗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等领域,进行交流研讨。
科技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此次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5家单位联合承办,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旨在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等9位嘉宾进行绿色科技相关主题演讲。
当天,论坛发布3项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该成果针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在石漠化水土蓄积、植被恢复、生态重建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和协同攻关,内容包括: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水资源调配与节水灌溉、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土壤修复与质量提、石漠化山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与植物群落重建、石漠化山地生态系统维持与功能修复、石漠化山地生态服务提升与产业化。
我国陆地岩溶无机和生态有机碳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驱动机制。该成果针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岩溶无机和生态有机碳汇的量级、时空分异规律以及驱动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和协同攻关,内容包括:构建我国高分辨率的岩溶地质碳汇时空动态图谱,评价我国岩溶地质碳汇时空量级、动态过程和驱动机制,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模型(FCS模型),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汇的时空变异规律,提出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阈值对我国生态有机碳汇的影响。
土地利用调控下岩溶固碳稳碳规律与机制。该成果针对土地利用调控岩溶碳汇通量的控制机制不明确,且缺乏有效和精准的核算开展深入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对流域水循环水量的分配有重要调控作用、土地利用调整增加岩溶碳汇潜力巨大、土地利用调整有利于岩溶碳汇稳定性提高。
同时,论坛将组织凝练规模化碳捕获、地下河走向物理化学探测及数字地图绘制、贵州中低品位硫铁矿高效利用、伴生稀土资源高效分离提取、人工调控固碳稳碳增汇、水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恢复等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破解绿色发展难题。
此外,论坛同期在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分别举办“中国煤矿智能安全地质保障系统”和“现代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2个专题论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据了解,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自然景观雄奇壮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之以恒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贵州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2022年,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组建,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省中心城市空气优良天数高于98%,绿色经济占比接近50%,森林覆盖率达62.81%,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公众满意度居全国前列,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