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论坛快讯19】“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21论坛快讯19】“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
作者: 论坛秘书处    来源: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   编辑: 论坛秘书处  新闻时间:2021-07-12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教育部原副部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美国农经学会会士罗斯高,贵州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社会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会长李建军等6位嘉宾分别致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主持致辞环节,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陈吕军,清华大学生态文明中心副主任周剑,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部主任杨秀分别主持主旨发言、圆桌讨论、成果发布等三个环节。贺克斌及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龚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绿色气候基金外部事务主任Oyun Sanjaasuren,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爱尔兰环境、气候和通讯部长、交通部长Eamon Ryan,爱尔兰驻华使馆商务及科技参赞Joseph Keating,宝洁全球首席可持续发展官Virginie Helias,宁夏宝丰集团总裁党彦宝等9位嘉宾作主旨发言。随后论坛还举行了圆桌讨论环节。会议还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全球案例》《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与绿色大学建设实践成果》等两项成果。

        左定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殷切嘱托,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优良生态环境永远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论实效,硕果累累。贵州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97%以上,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正在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论致远,铿锵有力。中央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贵州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高质量、特色发展教育的图强之路,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学校建设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一是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二是在学校开展生态环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绿色学校”创建等评选活动。三是引导广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会调查、垃圾回收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加强高等学校环境保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在校园建设上,坚持绿化规划先行,形成多层次、多姿多彩的校园立体绿色环境。在学校评估上,开展“绿化多彩校园”建设和“绿色大学”创建评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校园。此次论坛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要向清华大学等高校和机构虚心学习,认真学习整理专家学者们的经验观念,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希望各位嘉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学校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建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美好家园,给孩子们留下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美丽世界。

        解振华:当前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各国正在积极落实《巴黎协定》。我国去年9月在全球较早地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彰显了我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将会推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为此,中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制定“1+N”政策体系。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已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最重要的战略举措之一。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系统观念,不能就发展谈发展,就生态谈生态,就气候谈气候,就环境谈环境,而是要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行动融入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保障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之中,实现协同增效,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技术制度机制创新,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在碳中和长期目标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将在本场论坛上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全球案例》,希望能推进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护人类美好未来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至2030年是全球生态保护和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时期,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多边进程呈现加强、协同、相互促进的趋势,期望通过本次论坛的研讨,汇集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提出新举措,为推进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刘燕华:上世纪7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首次提出。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向了行动。1994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随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发展战略。几十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在不断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新的提法,比如生态文明、绿色循环低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结构调整、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等。如何把这些提法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对我们理解和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一个初步框架,其中,生态文明是一种制度性跨越,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新发展理念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原则或指导思想,两山理论是运行模式,绿色低碳循环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美丽中国是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努力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

        章新胜: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存在着诸多硬性指标,然而,硬指标不能“硬着陆”。“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一是要关注国情实际。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煤炭的依赖性较重,这些要求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办法。二是要摸清家底,以此客观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实际变化。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基本共识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减缓以适应它,另一条路线就是减碳。中国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在“减缓”与“减碳”中采取适当的方法路径。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通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共享经济以及数字经济等解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问题,各类病毒将会更频繁地袭击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包含了“五跨”,跨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跨不同的行政地域,跨不同的意识形态,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信仰、跨国界。实现“五跨”,构建共同体,才能有效破除“修昔底德陷阱”。

        罗斯高:对中国的研究,我已经持续了四十余年,在这段时间,我观察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且解决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当前,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主题,要积极适应环境变化,主动应对气候变化,这涉及到诸多主体及主体间的合作,我们需要开展更深入、更自由、更广泛的合作,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中国、美国、巴西、秘鲁等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建立更加稳固和良好的关系,打造、夯实合作基础,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李建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彰显了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贵州省“大生态”战略行动要求,依托学科和地缘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委员会与贵州大学联合组建的生态文明(贵州)研究院成立,为更全面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端智库,更有效地推动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发出贵大声音、贡献贵大方案、彰显贵大作为。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贵州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我们将进一步坚定生态自信,深刻认识贵州生态环境和竞争优势,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我们将进一步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贺克斌:“双碳”已经成为全球行动的方向,到今年4月,已经有240多个地区、1000多家投资者、1万多个城市、近2000个国际组织和5000家国际著名的企业加入其中。当然,这是一个艰巨任务,归纳起来的难度是“三高一短”,“三高”就是我们处在高碳的能源结构、高碳的产业结构,以及中高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中,“一短”就是相对于欧美国家,我们时间非常短。“双碳”的本质,不仅是气候的履约,也是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但是它会为美丽中国以及健康中国带来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很重要,全世界大概4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如果充分利用循环经济的技术,可以消除上述领域45%的温室气体。另外就是无废城市,废水、废气、废热等都与碳关联,朝着无废社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可以重点发力的。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涉及到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上,需要构建全球和我国温室气体数据库,建设数据统计核算系统;中观上,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市场体系、标准体系;宏观上,则是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和主要措施。

        龚克: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聚焦教育领域,近年在生态文明教育上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初步实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多学科集成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为更好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需要在三方面着力:一是制定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在多学科集成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拟制生态文明教育导则或大纲;二是建立“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建立多方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指导委员会,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教材和课程建设、学理研究和大纲编制、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指导;三是实施基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将生态文明融入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集中力量开展相关教师培训。

        涂瑞和: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低碳和绿色发展成为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民生、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气候治理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也是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出中国的声音,贡献中国的方案和智慧。聚焦“双碳”目标,中国政府可尽快出台一部应对气候法,注重形成政策合力,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产业基础,避免一刀切。要争取将以往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棘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业和问题解决好。适当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减少或者取消一些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补贴和退税,用于支持产业转型和升级。

        Oyun Sanjaasuren:2020到2030年这十年至关重要,这是我们采取行动的关键十年,中国在这十年的角色和作用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双碳”目标,这样的承诺创造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驱动我们去实现零碳排放。中国预计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很让人期待。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低排放的潜力和机遇,预计到2030年有23万亿与碳排放、低碳相关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机遇,来自OECD国家的资金会投入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有很多气候相关的投资和项目。中高收入的国家要帮助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这也是我们GCF(绿色气候基金)想做的事情,当然,这些投资会有一些回报,但是也要考虑到它有哪些风险。

        黄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排放渠道包括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目前,我国的脱碳成本较高,碳中和目标下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建材等减排成本面临挑战。加上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要想碳排放下降,面临诸多压力。想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更强的科技支撑。但在现实中,仍旧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一是技术现在不太成熟,目前只有15%的技术进入了商业应用,大部分还在转化过程中;二是技术成本高,需要颠覆性技术创新,让市场成本降下来,如果成本降不下来,技术就难以实现扩大推广。

        Eamon Ryan:爱尔兰政府已经意识到地球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在爱尔兰,洪水、愈发极端的天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让我们饱尝恶果。随着气候变化威胁的加剧,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更是迫在眉睫。爱尔兰政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目前正在围绕解决包括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让资源得到最长时限使用,同时加大力度避免浪费并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废物的产生。我们也致力于在社会各个层面倡导更强的环保意识。此外,我们还支持并资助地方和国家层面的各项环保倡议议题,目的是建成一个资源高效型社会。爱尔兰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助力各国实现该目标。保护环境任重而道远,这离不开全世界的不懈努力。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目标,我们也将不断围绕该目标奋斗。

        Joseph Keating:当前的生产、消费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我们需要从线性的消费和经济转换成循环的经济,这就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变革。2020年,爱尔兰政府启动了循环经济的行动计划,以行动计划作为驱动,在资源利用、产品设计、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着力。今年,爱尔兰政府批准了《2021年气候行动和低碳发展(修正)法案》,明确了爱尔兰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并在2030年前实现51%的减排。我们也会不断进行新的方案设定,并扩大到私营领域各主体的参与,每五年进行新的政策制定,政府主要负责实现法律规定的目标,每个部长要在每年的政府述职报告中陈述其采取的相关措施及成效。

        Virginie Helias:可持续性深植于宝洁的企业基因中,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宝洁鼓励负责任消费,不断助力家庭的可持续行为和发展,我们让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提升对可持续性的认识并作出贡献。目前,我们企业已经实现了零碳,并且使用可循环的包装和材料。在项目方面,我们和主要的NGO及其他的机构进行合作,一起资助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当然,未来还有很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包括气候变化、森林保护、海洋垃圾和海洋塑料的回收等,我们要有耐心,努力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把一个美好的地球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党彦宝:碳中和是一场颠覆性的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工业革命,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应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积极开展碳中和行动。宝丰科技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用科技加速低碳转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用科技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用科技推动装备升级、智能制造,促进节能减排;三是用科技推动工艺升级,提高能源转化率;四是以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从源头实现碳中和。